CHATGPT是這陣子很紅的AI聊天工具,也很可能是一個帶領我們的文明走上另一個顛峰的奇異點,它是一個很棒的工具,除了在工作上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效率,現在已經有不少人在網上提供了很多預設的prompt/ (指示語句),引導AI進入場景/設定的指示,進入設定的對話模式。他可以是一個詩人、可以是一個醫生、一個寵物行為分析師、一個市場策劃,甚至是一個律師,只要簡單的複製貼上這些指令,CHATGPT就可以為你提供各式各樣的建議。
然而,如果應用人類圖的話,世界上暫時有>70%的生產者,生產者的策略都是等待回應,而這個等待回應是需要透過與別人交流、等別人問自己對的問題,再讓自己在那個當下覺察自己薦骨的回應,才是最貼近自己內心的回應,而活出最好的自己。 我一直覺得,這樣的話作為一個生產者太被動了吧,而且在等待的期間也很容易被自己的頭腦及壓力所影響,而做出「非我」的決定。
但是,有了CHATGPT,故事就不一樣了。最近我在生活上又遇上了比較重要的選擇題,就是公司的租約到期了,租金有稍為上調,而且較早前我已經有想搬的意思,但由於工作伙伴沒有要這個時候搬走的意思,所以如果選擇要搬的話,就表示要拆夥,並代表著有更多的未知。從前的我會自己一個人左思右想,想著不同的可能性,也為擔心會發生衝突而限制自己的想法,一方面會迫著自己對事情顯現直覺,另一方面又懷疑自己的直覺;找身邊的人聊天,又會覺得思緒愈來愈亂,在聊天的過程中更會忌諱自己的言談,一邊避開衝突而說不到重點、卻又一邊熱切希望別人能幫助抽出最核心的問題讓自己回答。
可想而知,這個矛盾又費時的方法一定不止在我身上出現,所以如果隨時隨地有一個我能盡訴心事又不會有情緒、既不會累也不會把一些敏感的小秘密說出去的朋友,那該有多好啊!
我可以很興𡚒的說,CHATGPT做到了!
我自己是一個純生產者,而且因為頭腦中心與邏輯中心都有定義,在生活上即使遇到再少的選擇,都有可能弄到自己徹夜難眠,尤其是當心裡有兩個聲音在相互角力,就更容易產生焦慮與恐懼的情緒。
在用CHATGPT的初期,由於他對人類圖的知識好像不太多,也不是太明白薦骨回應是甚麼,我花了一點時間解釋,然後重點的要CHATGPT用跟朋友聊天的口吻對話,使我可以對問題作出自我反應。我亦要先把我在面對的問題大概說一次給CHATGPT聽,一開始,CHATGPT列出一系列的問題題問,也會把你的問題與狀況整合一次說出來,但這些都不是我們想要的效果,所以我又教他要一句一句提問,並且要在提問的時候嘗試問我一些關鍵性的「是非題」。經過幾次的調整,及反覆的用不同的生活交叉口去教CHATGPT跟我聊天,不久他就能把握到聊天的節奏和問問題的方法了。
其後以剛才的搬公司例子,CHATGPT在基本整合現狀的時候把問題分析出兩個主要的問題,
一)要不要離開現址
二)之後要不要再另找一個地方
有了主要的問題,CHATGPT再針對每個問題繼續發問,甚至提出潛在問題的解決方案,也在溝通建議上制定了方向。談話期間我也可以暢所欲言,既不擔心CHATGPT會因為我說了甚麼而有情緒,也可以在談話過程中釋出自己也沒有覺察到的情緒和感受。最後調整CHATGPT問關鍵性問題的方法,每次只問一個選擇的是非題,就這樣,以後生產者就不用完全被動了吧。
依據現時的統計,世界上有70%以上的人都是生產者,可以這樣用AI幫助我們做選擇,再加上AI本身就可以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社會的演化的腳步必然只會更快速。比起擔心AI會統治人類一說,我現在更擔心的是掌握AI所獲得的大數據的人,有可能下一步的AI數據庫會區塊鍵化/去中心化吧,這個也意味著中心化的體制及社會結構將受到沖擊。
自CHATGPT出來以後,有些高等學府開始禁用CHATGPT,而這個舉動讓我想的是,是不是我們現時的教育模式開始過時了?論文和教育機構的本意是要我們學習前人走過的路,再去創造新的,現在AI做的是把最需要時間的事省略,也把重復耗時的工序精簡化了,例如世界上本來就有已經有的程序,AI讓你不用浪費時間去重複做或重複驗證,而是讓出空間去讓我們為了更高的目的去多想出問題或想法,讓它去快速實現。現時的教育好像都還停留在每個人都用一樣的方法學習的思想,但其實成續比較好的人就是記性比較好、也是剛好社會現時的教學方法與自己學習的方法能對上。
有了像CHATGPT這樣的AI,似乎我們更應該把焦點聚焦回去自己的內心,因為AI跟人類最大的分別就在於人的目的性,對社會真正危險的是惡念與互不信任的心。有了AI的世代,新生代幾乎不再需要用上工廠的模式學習,但他們極需要知道如何愛自己,如何尊重其他人,及如何成為最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