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次故事的主人翁是一個「反映者」,他們就是那一小群如「水」般的人們,在他們的圖上沒有任何一個能量中心是有定義的。

記得有些網上的視頻曾形容反映者為一個空的器皿,他們可以盛下各式各樣的東西,然而只有在盛下了其他東西之後,他們就可以發覺哪些東西不合符自己。個人覺得,比起器皿,他們更像是水,因為反映者是一個可以反映周圍環境的一面鏡,也是「月亮人」,每天都會被月亮的位置影響而被放進不同的器皿數次;而且每次有其他人的能量進來,不成熟的反映者是比較難分別出哪些是別人的能量,而哪些是自己的能量的;但當反映者成熟了,他們既可以與他們喜歡的能量溶為一體,亦可以隨時抽身,達到清明的效果,可以去蕪存菁的呈現出真相。
我自己認為,九大能量中心的比例是一個公平的能量流系統,一個人的設計中愈多被定義的地方就意味著形成的通道愈多,能量愈穩定,在早年時愈能發現自我,也更容易發展出一套適合自己的運作模式;但卻相對而言彈性較少,改變既有模式比較困難,進步的空間亦相對較少。 相反,空白開放的能量中心愈多,在早年時更容易被他人制約,但相對卻彈性較高,改變的阻力較少,進步的空間較大。 反映者更是九個能量中心都是空白開放的,在了解自己後的突破性發展也相當可觀。
重點一:月亮週期
由於反映者沒有一個可靠而穩定的內在權威,策略是等待28天,讓月亮把他的週期性影響都影響了一次,才去做一個重大的決定,所以以下,會列出一個完整的月亮週期,是如何影響這位反映者的,也會列出這個時期裡其他行星的的流日在這個反映者身上的合盤作比對。(月亮的作用理論上比其他行星大)
參考時期: 2023年4月1日至5月3日
日期 | 月亮位置 | 月亮開啟通道與讓該反映者成為的類型 | 流日行星開啟通道與讓該反映者成為的類型 |
4月1日 | 7 | 反映者 | 35 – 36,3 – 60,42 – 53,5 – 15 生產者 |
4月1日 | 4 | 63 – 4 頭腦型投射者 | |
4月2日 | 29 | 反映者 | 35 – 36,3 – 60,5 – 15 生產者 |
4月2日 | 59 | 反映者 | |
4月3日 | 40 | 40 – 37 能量型投射者 | 35 – 36,3 – 60 生產者 |
4月3日 | 64 | 反映者 (64 加強) | |
4月4日 | 47 | 64 – 47 頭腦型投射者 | 35 – 36,3 – 60,64 – 47 生產者 |
4月4日 | 6 | 反映者 | |
4月5日 | 46 | 反映者 | 35 – 36,3 – 60 生產者 |
4月5日 | 18 | 反映者 (18 加強) | |
4月5日 | 48 | 反映者 (48 加強) | |
4月6日 | 57 | 反映者 | 35 – 36,3 – 60 生產者 |
4月6日 | 32 | 反映者 (32 加強) | |
4月7日 | 50 | 反映者 | 35 – 36,3 – 60,27 – 50 生產者 |
4月7日 | 28 | 反映者 | |
4月8日 | 44 | 反映者 (44 加強) | 35 – 36,3 – 60 生產者 |
4月8日 | 1 | 1 – 8 經典型投射者 | |
4月9日 | 43 | 23 – 43 經典型投射者 | 35 – 36,3 – 60,23 – 43 生產者 |
4月9日 | 14 | 反映者 | |
4月10日 | 34 | 反映者 | 35 – 36,3 – 60,34 – 57 生產者 |
4月10日 | 9 | 反映者 | |
4月10日 | 5 | 反映者 (5 加強) | |
4月11日 | 26 | 44 – 26 能量型投射者 | 35 – 36,3 – 60,26 – 44 生產者 |
4月11日 | 11 | 反映者 | |
4月12日 | 10 | 反映者 | 35 – 36,3 – 60,10 – 20 生產者 |
4月12日 | 58 | 18 – 58 經典型投射者 | |
4月13日 | 38 | 反映者 | 35 – 36,3 – 60,28 – 38 生產者 |
4月13日 | 54 | 32 – 54 經典型投射者 | |
4月13日 | 61 | 反映者 | |
4月14日 | 60 | 3 – 60 生產者 | 35 – 36,3 – 60,39 – 55 生產者 |
4月14日 | 41 | 反映者 (41 加強) | |
4月15日 | 19 | 19 – 49 能量型投射者 | 35 – 36,3 – 60,39 – 55 生產者 |
4月15日 | 13 | 13 – 33 經典型投射者 | |
4月15日 | 49 | 反映者 (49 加強) | |
4月16日 | 30 | 30 – 41 能量型投射者 | 35 – 36,3 – 60,39 – 55,16 – 48 生產者 |
4月16日 | 55 | 反映者 | |
4月16日 | 37 | 反映者 (37 加強) | |
4月16日 | 63 | 反映者 (63 加強) | |
4月16日 | 22 | 反映者 | |
4月17日 | 36 | 35 – 36 顯示者 | 35 – 36,3 – 60,39 – 55,16 – 48,50 – 27 生產者 |
4月17日 | 25 | 反映者 | |
4月18日 | 17 | 反映者 | 35 – 36,3 – 60,39 – 55,16 – 48,50 – 27 生產者 |
4月18日 | 21 | 反映者 | |
4月19日 | 51 | 反映者 | 35 – 36,3 – 60,39 – 55,16 – 48,50 – 27 生產者 |
4月19日 | 42 | 反映者 (42 加強) | |
4月19日 | 3 | 反映者 (3 加強) | |
4月20日 | 27 | 反映者 | 35 – 36,3 – 60,39 – 55,16 – 48,50 – 27 生產者 |
4月20日 | 24 | 反映者 | |
4月21日 | 2 | 反映者 | 35 – 36,3 – 60,39 – 55,16 – 48,50 – 27 生產者 |
4月21日 | 23 | 反映者 (23 加強) | |
4月22日 | 8 | 反映者 (8 加強) | 35 – 36,3 – 60,39 – 55 生產者 |
4月22日 | 20 | 反映者 | |
4月22日 | 16 | 16 – 48 經典型投射者 | |
4月23日 | 35 | 反映者 (35 加強) | 35 – 36,3 – 60,39 – 55 生產者 |
4月23日 | 45 | 反映者 | |
4月24日 | 12 | 反映者 | 35 – 36,3 – 60,42 – 53 生產者 |
4月24日 | 15 | 5 – 15 生產者 | |
4月25日 | 52 | 反映者 | 35 – 36,3 – 60,42 – 53 生產者 |
4月25日 | 39 | 反映者 | |
4月26日 | 53 | 42 – 53 生產者 | 35 – 36,3 – 60,42 – 53 生產者 |
4月26日 | 62 | 反映者 | |
4月27日 | 56 | 反映者 (56 加強) | 35 – 36,3 – 60,42 – 53 生產者 |
4月27日 | 31 | 反映者 | |
4月28日 | 33 | 反映者 (33 加強) | 35 – 36,3 – 60,42 – 53 生產者 |
4月28日 | 7 | 反映者 | |
4月29日 | 4 | 反映者 | 35 – 36,3 – 60,42 – 53,63 – 4 生產者 |
4月29日 | 29 | 63 – 4 頭腦型投射者 | |
4月30日 | 59 | 反映者 | 35 – 36,3 – 60,42 – 53 生產者 |
4月30日 | 40 | 反映者 | |
5月1日 | 64 | 40 – 37 能量型投射者 | 35 – 36,3 – 60 生產者 |
5月1日 | 47 | 反映者 (64 加強) | |
5月2日 | 6 | 64 – 47 頭腦型投射者 | 35 – 36,3 – 60,42 – 53 生產者 |
5月2日 | 46 | 反映者 | |
5月3日 | 18 | 反映者 | 35 – 36,3 – 60,42 – 53 生產者 |
月亮讓該反映者在一個週期裡成為了:15次投射者、1次顯示者,及3次生產者。
反映者如水一般,每天看事情都可以用一個不同的角度與人設去看事情,使他們額外客觀。早年間可能比較多的時間他們會追逐著身邊的人,想要和他們有著一樣的愛好和興趣,但其實反映者他們也有著自己的氣場,每次遇到不同的人事物,他們都會先擋一擋,然後在過濾後選擇一些東西反彈回去,也由於反映者的薦骨中心也一定是空白的,不斷的社交也意味著他們要不斷的擋、不斷的過濾,及不斷的反彈能量,這會讓他們特別的累;他們在跟薦骨中心有定義的人在一起的時候,可以借助別人的能量而感到能量滿滿的工作,可是當他們回到家裡可能就會因體力透支而感到額外的累,所以他們非常需要獨處的時間,以便清空其他人的能量對其的影響。
這也是為甚麼很多人會喜歡找反映者傾訴的原因,一是因為他們有特強的同理心,二是別人都能在反映者身上看到自己,人與人之間的同頻是關係建立的基礎,反映者自然而然的就會吸引人圍在自己身邊了。但是,反映者有時候又會覺得自己在社會中格格不入或感覺沒有人能理解自己,這個多是因為他們想把自己固定在某個框架或模式上,覺得自己「必須要」有一個穩定的運作模式或堅定的立場想法。然而,反映者最能發揮自己天賦的地方,是在一個對的團體的核心,因為當反映者在一個環境久了,會自然的與環境融合。他們的觀察力與洞察力極高,甚至能預測各種可能性的能力;他們可以從別人身上學習,也可以看到別人的潛力,然而他們的目標卻不是要來成為其他人、不是要去管理別人,更不是要去發起。反映者要做的是,以開放的態度接受他人為自己人生所帶來的驚喜。
在任何的關係上,反映者都可以明顯的感受到並反映出對方的情緒,他們會把難以察覺的感受浮上水面,不論好壞,都會加以放大。反映者不應由這些情緒感受認識自己、或以這些情緒去判定自己,反而要意識到那些都只是來自對方的反射,而不把對方的感受當成自己的一部分,將是反映者最需要學習的人生課題。如果反映者被邀請,或者想開展一段新的關係,都應該花時間與不同的人討論各種面向的優缺點。當然人生中也不一定每個重要的決定都能等待28天,但對反映者來說考慮的時間是愈長愈好,而且當決定愈重大,尤其是涉及投資或財務的考量時,太急促的邀請可能本質上就與反映者無緣。
成熟的反映者能分辨出哪些是對自身有價值的能量,有自己的原則,不輕易被影響。他們敏感而多變,可能會經常在不同的朋友圈切換;可是擁有一個穩定而舒適的朋友圈對反映者來說非常重要,因為這樣可以發揮一個穩定的作用,而且在團隊核心中的反映者更能發揮他們的天賦,對於002的他,由於他是一個4/6人,他的影響力也是在於他熟悉的團體,假如他不是在團體的核心,大家都不聽他的,自然他所看見每個人的潛能都無法發揮到最大的可能性,這必然是讓他最失望的結果。
重點二:輪迴十字的4個閘門都位於社會人的迴路
每個人都會被環境及其他人的能量所制約,雖然這些能量是不穩定的,但是對反映者來說這都是可以利用經驗去得出的傾向,有時候甚至可以去運用的特點:
在被制約的大部分時間中,透過被邀請,分享是他近似驅動力的義務。對於他來說,他需要告訴你他在想甚麼、經歷了甚麼、他們的判斷是否具有價值等等;他總希望可以迅速地分享意見、困境、解答、批評、期待、幻想、創作、他的突破性發現等等,一切非個人的事物。他的社會取向是客觀的、非個人的、也不見得對等互惠的。他以抽象的方法在體驗中歸納準則、找出過去的意義,也用理解試著去預知未來,不斷抗衡著過去和未來,以帶來穩定性。當他等待別人開口問,他就可以正確的分享他實驗性邏輯所得出的理論,和根據經驗所得,處理渴望的方法和出乎意料的一切。有趣的是,他的理性與感性的潛力都各參一半,而在官能上,他也會是偏向視覺主導的。
他的輪迴十字是右角度交差之意識2,右角度指的是他只要完全的做最好的自己,就能活出自己的人生使命。他的使命是要去探索我們來這世界上是要做甚麼的,並且試著去發掘一切事物的意義。作為一個反映者可能這個輪迴十字帶出的更多是觀照,他可以完全的與環境融合,更可以不留痕的抽身,從而觸發他人質問,讓他們找到方式去擴展對生命的理解。他是一個理想的見證人,透過觀照在自己身邊不停變動的概念、思想、情緒、慾望等的能量,他可以知道哪些人、事、物會提供有價值的體驗。
重點三:完全開放的能量中心
反映者們為九個能量中心都開放的配置,即有著可以當一個「能量觀察者」的配置;然而,002這個反映者有三個能量中心還是完全開放的,即有三個中心是完全沒有休眠閘門,當有能量流入該中心(即被其他人或環境制約的時候),那三個能量中心也是完全沒有任何閘門作主題過濾,每有能量流入的時候能量會比較難辦認。完全開放的能量中心可能會為他帶來混亂與壓力:
- 完全開放的邏輯中心
- 不知道自己該想甚麼
- 不知道如何解釋想法,或把想法化為概念
- 沒有固定而可靠的理念可以依賴
- 可能會因為覺得思考徒勞無功,而感到無助及焦慮
- 容易被一時的主觀想法帶偏,而取代自己的權威
- 可以從各式各樣的思考、理論、見解,和概念中遊走,而獲得樂趣
- 不會緊抓著任何想法不放
- 不會陷入特定的思考模式
- 能輕易分辨出好的概念與主意
- 能幫助其他人看見其頭腦是如何引誘他們遠離自己真實的道路與使命
- 完全開放的G中心
- 缺乏清晰可辨的人格
- 沒有與生俱來的方向感
- 感覺漂泊和充滿不穩定性
- 總希望別人展示事情該怎麼做/指導
- 容易受到操控,把自己的權威交到別人手上
- 若全然接受自己的開放性,會擁有豐富的經驗
- 其他人能從他們所累積的智慧中獲益
- 完全開放的意志力中心
- 無法確切掌握自身的價值為何
- 不清楚如何衡量,或需要怎樣獲得價值
- 覺得自己很容易被取代
- 低估或話估自己對他人的影響力
- 擺盪在反覆無常的自尊心中
- 揮之不去的無力感
- 容易輕易許下自己無法達成,或根本不需要許下的承諾
- 能輕易分辨一個人說話是否可靠
- 有著如何運用物質資源的智慧,比如金錢和個人權力
重點四:外在制約的比例
在這裡我想加插一個理論,就是雖然反映者不需要把任何定義強加於自己身上,但這些外界的「制約」總有規律吧,所以以下我會順著各個能量中心有定義的人口比例進行描述,讓他可以感覺一下是不是對人口比例較多的能量中心制約比較熟悉:
1)喉嚨中心 – 表達與顯化(大概 71% 人口有定義)
無定義的喉嚨中心判斷非我行為的問題是:我是否試圖博取關注?
無定義的喉嚨中心健康時 | 無定義的喉嚨中心不健康時 |
對沉默不再焦慮,了解時機的重要,且能辨別話語的真實性 | 急於吸引關注,變得過度標奇立異,害怕沉默而持續發聲 |
他的喉嚨中心共有4個休眠閘門,而世界上有71%的人喉嚨中心都是有定義的,因此他的喉嚨中心也很可能被長期制約,而認為自己的聲音就是這樣的。在這個「自己認為的聲音」中,有3個休眠閘門是在顯意識層面的,可能他會比較熟悉,可是記得當他有這些感覺的時候,其實也是被制約了,他可以時刻的提醒自己,他可以是個觀察者,觀察著這一切的發生,然後再慢慢選擇對自己有價值的人事物或體驗。
喉嚨中心是他最容易被制約的地方,以下也可能是他認為自己的聲音是怎樣的:
23號 – 同化的閘門也開在顯意識水星的位置,水星掌管溝通,加強了他可能認為自己的聲音就是這樣的特性。23號閘門是一個把內在的覺知,用言語表達出來的閘門;它超越道德,接納多元性,有能力穿越精神層面的容忍度,把新想法透過獨特的聲音說「我知道」,同時為世界帶來突變的可能性。你有時候會衝口而出的說出一些見解,而這些見解不論好壞,都會吸引別人的注意,所以等待對的時機對你來說非常重要;當對的時機來臨,你可以藉由改變現狀的力量獲得認同。另外要當心的是,由於缺少了43號概念化的閘門,你會對自己可能無法清楚表達而感到焦慮,進而被誤解或拒絕。
35號 – 進展的閘門開在了顯意識太陽的位置,是他認知中的自己最重要的位置,也是他的輪迴交叉的定義位置。35號閘門是一個說「我覺得」的聲音,他有著蠢蠢欲動的好奇心,懷著最高的期待,渴望去體驗各式各樣的感受。35.4 是一個衝動的位置,機會主義的覺得每個體驗都要不計代價的渴望有進展,而當他在推動一個體驗而沒有明確的目標時,不妨以觀察者自居,保持客觀,那他清晰的分享會帶來更多可能,足以讓人性蛻變。在日常的工作中,你可以藉由挑起期待的營銷手法推銷自己,就好想跳蚤市場一樣「不小心」的暴露了下一個快閃活動的時間地點等等。由於缺少了36號閘門,他很容易拼命去尋求情緒上的衝擊,只為避開無聊,卻苦於找不到值得投入的新體驗。
33號隱私的閘門是一個在舊的體驗之後與新的體驗之前,兩者接縫時所出現的不確定感推進出來的抽離時刻,它是他需要獨處的原因。在33號閘門需要隱私的背後,它的聲音是「我記得」,為社會帶來經驗中獲得的學習分享,揭露出其真實面貌。隨著時間,他的體驗會逐漸成熟,完整了不同的循環,而在被邀請的情況下,這些分享將把他的影響力向外擴展。在每件事結束後,他應多留時間給自己獨處反思,找出錯誤並紀錄下來,就可以累積經驗逐漸變強了。由於少了13號閘門,他可能無法拿捏分享所學的正確時機。
2)薦骨中心 – 動力(大概 70% 人口有定義)
無定義的薦骨中心判斷非我行為的問題是:我是否知道適可而止?
無定義的薦骨中心健康時 | 無定義的薦骨中心不健康時 |
運用自己類型的策略,找到獨特的工作模式,並懂得節制 | 無法輕易從工作獲得滿足感和成就感,不知節制而造成偏差行為 |
3)根部中心 – 壓力與時間管理(大概 68% 人口有定義)
無定義的根部中心判斷非我行為的問題是:我是否急著把事情做完,好解除壓力?
無定義的根部中心健康時 | 無定義的根部中心不健康時 |
允許內在壓力存在並使自己更有效率,而非被壓力支配 | 被尚未完成的壓力支配,急於排解而變得急燥,忙中有錯 |
4)直覺中心 – 生存意識與直覺技能(大概 53% 人口有定義)
無定義的直覺中心判斷非我行為的問題是:我是否仍然抓著對我不好的人事物不放?
無定義的直覺中心健康時 | 無定義的直覺中心不健康時 |
與不健康的關係保持距離,並在冒險中感受活著的美好 | 放大恐懼,緊抓著對自己不健康的人事物無法放手 |
5)邏輯中心 – 認知智慧(大概 51% 人口有定義)(完全開放)
無定義的邏輯中心判斷非我行為的問題是:我是否試圖說服每個人我很確定?
無定義的邏輯中心健康時 | 無定義的邏輯中心不健康時 |
保持開放的心,自在的聆聽各種想法,並分辨出有價值的觀點 | 害怕自己不夠聰明,執著於相信單一觀點想法而變得偏執 |
6)情緒中心 – 情緒動力與智能(大概 50% 人口有定義)
無定義的情緒中心判斷非我行為的問題是:我是否正在逃避衝突?
無定義的情緒中心健康時 | 無定義的情緒中心不健康時 |
多數時間情緒平和,懂得適時釋放情緒並能面對必要衝突 | 急於迴避衝突,想扮演好人,過度壓抑或過度放大情緒 |
7)G中心 – 宇宙與我們連結的方式(大概 46% 人口有定義)(完全開放)
無定義的G中心判斷非我行為的問題是:我是否正在尋找愛與方向?
無定義的G中心健康時 | 無定義的G中心不健康時 |
意識到「愛是好好善待自己」,對於際遇的變化感覺自在 | 處在自己不被愛的恐懼之中,急於向他人索取愛與認同 |
8)意志力中心 – 身為「我」的驅動力(大概 35% 人口有定義)(完全開放)
無定義的意志力中心判斷非我行為的問題是:我是否認為自己要證明些甚麼?
無定義的意志力中心健康時 | 無定義的意志力中心不健康時 |
肯定自我價值,在穩定前進的過程中感受自我成長 | 自信心或自尊心低落,急於追求外部事物成就來證明自己 |
9)頭腦中心 – 「知道」與思考(大概 30% 人口有定義)
無定義的頭腦中心判斷非我行為的問題是:我是否試圖回答其他每個人的問題?
無定義的頭腦中心健康時 | 無定義的頭腦中心不健康時 |
享受各種面向的靈感與啟發,不過度把他人的事物攬在身上 | 不自覺把他人事物的事攬在身上,愛多管閒事,最終只感覺勞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