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音治療與冥想 同頻共震的覺悟

冥想對我來說,在最初期是一個有點難的活動,早期容易睡著,也試過看到一些比較可怕的畫面,但當然,畫面方面,中式宗教可能會稱為業力,西方宗教可能是自己心裡信心不定,而科學上可能則會說是一些自己疑心生衍的幻像,不過無論怎麼也好,在靈性的路上我們每個人都會經歷一些不同的阻礙,包括自己的心魔(惰性),而當我們剛開始的時候,心都是火熱的,很想去告訴身邊的好友親人,而當其他人未有興趣潑冷水的時候,我們可以告訴自己,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時間表,亦有自己該遇到的關口,就好像MARVEL內的奇異博士一樣,在命運銬定的轉捩點之前絕對不會相信巫師一說。而你亦不要為自己開始了這個靈性道路而自滿,因為每一天、每一次打坐冥想都會有新的得著。

話說回來,再次開始打坐冥想的時候,因為心裡害怕,一開始都在網上找聲音導航,由幾分鐘的開始,到漸漸可以到30分鐘,先由感恩練習,再到一些消除業力的練習,慢慢每天下來,發現自己好像平伏了一點。宇宙並沒有要我在這就停下,學習不久就有朋友介紹下去了學頌缽。

頌缽是聲音治療的一種,也算是一種樂器,有黃銅打造的,也有水晶的,原理是利用頌缽的高音頻和震動,提昇我們自身細胞及能量的頻率。宇宙萬物都是由粒子組成,以不同的震頻影響形態,例如當我們有負面情緒的時侯,能量就會比較低,這時的我們會收縮、會繃緊、會吸身邊的能量,是內收的;相反當我們開心放鬆的時候,能量就會是高而外放的。頌缽/聲音治療就是透過在同一空間的頻率震動,把我們身體細胞的頻率都一起拉高,因為本質上所有在同一空間的震頻都會互相影響,而最終達至同頻(合一)。

這些概念也讓我想通了冥想的概念與方法,既然冥想也是一個讓我們提昇頻率的方法,那就有兩個特別要留意的地方(記得舌尖要輕輕的頂著上顎):

(一)「我」要達成「合一」的狀態

有很多書藉的說法是,我們先把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有任何的想法和念頭進來,我們都只作觀察,然後無視,當只淨一個意識的時候就連那個意識都捨棄,就可以到達「無」的狀態。

經過不斷的嘗試,找到一個很適合我自己的做法,就是先觀想光,然後在呼吸的時侯注意自己身體的頻率,觀想和感受整個身體一起呼吸,一起共嗚,達至只有一個震動頻率,頭腦不再去想下一步要做甚麼,身體不再只聚焦在某個地方的感官,理性與感性合一,整個身體是一致的。

(二)與環境或音樂達成「合一」的狀態

當整個人達成「合一」的狀態,我們就可以開始與環境進行同頻共震。假如你是一邊聽冥想音樂或頌缽的聲音一邊冥想的話,就可以用整個身體、意識去跟音樂共鳴,就好像自己也是一個空的音箱一樣,整個身體和感官都在跟音樂產生共鳴。

有些人會喜歡聽網上的頌缽音樂,也是可以的,只是效果當然會比在同一個空間裡敲擊頌缽要弱一點,因為在同一個空間裡頌缽的震頻沒有經過任何電子儀器的處理,頌缽的實體也會發出震動,能更有效的達到同頻共震。體積愈大的缽相對的震頻也比較強,大得像銅鑼一般也是大範圍治療常見的樂器,只是要注意的是不同大小的樂器頻率都不一樣,相對較大的可能頻率會稍低一點,針對不同的脈輪。

記得,情緒也會寄存在身體裡,形成「痛」和「病」,不要以為自己想通了就沒有了,情緒會積存在身體裡,即使真的想通了,他也還在那裡,等有一天你的狀態不好,他又出來找你麻煩,而且每次當我們再在腦海裡從新想一次,他又會再傷害我們多一次、又再積存多一點,所以必定要好好處理我們的情緒,在這裡又賣個關子,在以後的人類圖專題中會再詳解。

《黃帝內經》的十二經絡對應負面情緒 (加上脈輪一覽)

平常去行山或到郊外的時候,即使可能沒有一個不被打擾可以打坐冥想的空間,都可以跟大自然同頻共震一下,可以脫鞋坐在草地上感受自然做同頻共震當然最好,如果不能,都可以給自己一個安靜5分鐘的時間,好好的感受呼吸自然的空氣、閉上眼睛聽聽風和小鳥的聲音、慢慢的看著感受著大海拍浪的每個律動,也是跟大自然同頻共震的美妙時刻(不知道這是不是古代的吸收日月精華X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