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匆匆,我沒時間左顧右盼了
近來失去了我最敬重的父親,才讓我真正的體會到人生真的很短暫,匆匆幾十年的日子,真的要好好把握了;從前我總會害怕我這樣寫會不會很奇怪,那樣說會不會還不夠深入,要不我還是先藏起來,畢竟甚麼都不說的話就不會錯了。 然而其實一直在讀人類圖,就一邊很想把這些資訊傳出去,我知道可能在讀我的文章的你會覺得我很奇怪,並覺得這個人類圖甚麼的那麼小眾,又不能賺錢,為什麼我仍然要花那麼多時間與金錢在這方面?而我現在終於可以直面我的恐懼,真誠的去追求我心所向,無論有多少人覺得我奇怪,但我的設計就是來做真實的我,去找一個我認為能實質地幫助屬於我的群體的突破點,而這個突破點在我的設計看來本來就很狹隘小眾,我的路本來就不是給所有人的,但我相信我總會有值得我努力和堅持的群體。一個所以如果你能接受我的奇怪,也能接受我的每篇文章都是用我當下知道的全部去寫的,並可能以後又會有新知識去推翻我早前說的話,而跟我一起成長,那可能你就是我的群體了。
正如人類圖祖師爺RA URU HU的說法,人類圖是給小朋友的,所以我會先聚焦在小朋友身上去寫文章,情感的話題雖然真的很可口,但我需要更多的時間去深化當中的資訊,所以話不多說了,我們開始吧。
我們都覺得其他人都應該跟自己一樣
對的,我們都有一樣的地方,但是每個人都獨一無二;從前我總懷疑著,星座生肖甚麼的,有很多人都說只是一種大眾心理學,把任何一篇星座分析套到任何人身上也會覺得很準,然而有時候又真的好像真的有點準。不過在心理學上,幾千年來的人性都沒有甚麼改變,好像天下無新事,那又有哪一個系統,可以同時解釋我們同時存在的相同與差異?我們又可以怎樣理解自己與他人,而在生活中運用?
人類圖的確完美的解釋了這一切,在我們進入主題前,我有責任先解答一下以上問題:
只要我們是人類,我們的能量架構就會是這樣,即每個人都有9個能量中心,36條通道,64個閘門

每個人都會有自己有既定能量的地方,而這些能量都是我們每個人獨一無二的地方,而空白的部分則會被環境與周遭人的能量影響,換句話說,相同的是我們每個人都會感受到全64個閘門的影響,而不同的地方就在於每個人穩定的部分不一樣,處理不屬於自己的能量(我們稱為「非我」時的方法也不一樣。所以即使是一對有著同樣設計的雙胞胎,不止他們處理「非我」的方法會不一樣,就連他們每天遇到的人都不可能完全一樣,不同人帶給他們的能量也就沒可能相同,這就是每個人都既獨一無二,卻又有著很大程度上能相互共嗚的地方。
好了,說了這麼多,我們進入主題了,首先所有家長都需要明白,人類圖是一個需要準確出生年月日時的東西,愈準備愈好,所以如果你不知道自己的出生年月日時或自己小孩的出生年月日時,我會強烈建議你去相關醫院查查看,如果真的查不到,聽說網上也有專門幫人反向推算的一種服務。
如果你把自己和小孩的資料都準備好,我十分推薦直接使用國際人類圖學校所提供的免費人類圖計算機,亞洲人類圖的系統不是不好,而是我曾經反覆驗證兩個系統的差異,亞洲人類圖的系統還是存在差異的,所以我忠於原來的版本:
https://ihdschool.com/get-your-chart
把資料逐個輸入後,你會得到一個這樣的圖,這個是我的設計。

現在把這些圖都截圖下來,讓我們來續點了解你與你的小孩吧。
最重要的是Type 類型
人類圖中有四大類型,是四種節然不同的能量:
1) 生產者 Generator :也是全世界最多的一種,足足有70%的人是生產者,顯示生產者也是生產者,有著開放和環繞的能量場,其能量好像一個毛茸茸的玩偶,每個人都可以過來擁抱一下的能量,所以生產者都有建立邊界感的問題。

生產者的特徵是有定義(有顏色)的薦骨中心。
2) 投射者 Projector :他們佔全人口的21%,有著專注且吸入型的能量場,其能量好像一支強而有力的矛,能刺穿其他類型人的能量場,他們主要是來觀察並理解其他類型的人,特別是生產者和顯示者,並在被邀請時帶領他們。

投射者的特徵是薦骨中心沒有定義,需且喉嚨中心沒有與任何動力中心連結。
3) 顯示者 Manifestor :他們佔全人口的少於9%,有著封閉且反抗型的能量場,其能量好像一架在行走的汽車,無論怎麼走都會影響到周圍的人,而他們正正是來影響其他人的,所以他們和其他人和平相處的技巧就好像汽車要打方向燈一樣,盡量無添加無包袱地告訴別人他們的方向目的或見到的現象。

顯示者的特徵是薦骨中心沒有定義,需且喉嚨中心與一個或以上的動力中心有直接或間接的連結。
4) 反映者 Reflector :他們極為稀有,只佔全人口的1%,有著採樣和排斥型的能量場,其能量就好像有寫輪眼一樣,可以自由採用其他人的能量或排斥他人的能量。他們非常獨特,能透過體驗其他人或環境的能量,去評估、反映周圍的環境,換句話說,通常反映者自身的狀態就能反映其身處的環境。

反映者的特徵是他們的九大能量中心都是空白的。
類型間的不同做成我們之間矛盾的開端
首先我們必須深切的記住,我們所身處的是一個生產者的世界,生產者佔了這世界的大部分,而生產者是一個充滿著生命力的物種,生產者擅長創造、生產者學習的方法就是把自己的能量亂掉進去要學習的東西,我們學習的方法就是把能量掉下去做、做、做;所以普遍我們的社會都認為每個人都這樣,如果你不做不生產就是懶惰、就是沒有生產力,就沒有價值,但顯然這對另外的30%人口很不公平。還有,我們生產者都有一個通病,就是我們都對自己想像的結果著魔,我們總對所謂的結果有著無比的執著,並不顧一切的把能量掉下去企圖得到「結果」,當「結果」不如我們的想像我們就會無比沮喪。
那這些究竟可以怎樣幫助我的小孩?我們要先明白每個類型的特質和基本的學習方向:
1) 生產者小孩

生產者的天賦是能自我修復的穩定生命力,這些小孩來這裡的目的,就是把自己的精力用在他們「有回應」的地方。他們擅長創造,給他們一張空白的畫紙和筆,他們就可以開始探索自己的創意。生產者小孩可以自行把精力放在不同的地方,他們需要透過把能量投放到事物上,自己落手做去學習,家長對於生產者小孩的意義更多在於引導,引導他們去做對他們來說正確的事非常重要。那麼甚麼是有回應?自由度又要怎麼拿掐?
生產者小孩和顯示生產者小孩都有穩定的精力和生命力,他們的媽媽在懷孕期就可能已經被這股能量弄得累到不行;這生產者的能量就好像一個行走的磁鐵,會自然的吸引人和事過來,而生產者要做的,就是去為這些被吸引過來的人和事作反應,而非為了追逐自己想像中的結果而用力過猛。一般在人類圖的書中,你會看到RA的說法是薦骨會發出「嗯哼」和「嗯嗯」的聲音,但在我本人而言(可能因為我的喉嚨中心與整個身體間斷了),與其說是一個聲音,不如說是一個給身體牽動的感覺,但怎樣也好,生產者的回應只圍繞着一個問題:「我有沒有能量做這件事」。
在大部分的家庭,我們都過份依賴語言,是,我們有去問生產者小孩要不要這,要不要那的,可是我們都太執著於一個完整的表達,往往還會覺得那些嗯嗯啊啊的小孩沒禮貌。事實是,我們應該學會尊重生產者的聲音,給他們機會去與自己的薦骨回應做連接,多聆聽他們的嗯嗯嗯哼。比較好的是家長去問生產者小孩,而不是直接命令他們,不然的話可能家長就會覺得自己在不停的「哀求」小孩做事。家長也可以問生產者小孩去自己為要做的事設置鬧鐘,讓他們自主的去管理時間。
不過當然,土生土長在亞洲的我也深深明白,家長和小孩雙方的那種無力感,「難道我的小孩說他沒有能量去學英語就不學嗎?」
答案是否定的,原因關乎三個主要理念:
A) 小孩的腦部發展由0-28歲,會經歷4次7年的週期,而每個週期他們的需要都各有不同,能夠做的決定也由小到大,由淺入深,所以這也是我們以後會聊到的重點之一
B) 在小孩的腦部發展完成之前,尤其是在早年,在他們還沒有對錯是非的概念之前,他們吃甚麼、穿甚麼、學甚麼,見甚麼人,基本上都需要依賴家長的決定,所以家長了解自己下決定的策略與內在權威是尤其重要。
C) 生產者是四個類型中,能量改變最為緩慢的一種,即生產者要轉換跑道的話會比其他類型慢,因為薦骨能量穩定,讓生產者不容易改變既有的生活模式,所以在選擇的時候就需要更加小心,不然就很容易把精力耗在對自己不正確的地方,掉進沮喪而又走不出來的死胡同。
另外,由於每個生產者都有自己的穩定能量,如果在生產者小孩和顯示生產者小孩還沒有用盡精力前就迫他們睡覺,那必然會遇到阻力,最好的方法是讓他們累了才上床休息,並鼓勵生產者小孩覺察自己的作息韻節奏。
生產者小孩與顯示生產者小孩的最大不同,在於純生產者可能比較完美主義;而顯示生產者則比較重視效率,就像無時無刻都坐在高速列車上似的,會經常因為太想快點得到自己意想中的結果而跳過必要的步驟。
所有生產者的最大非我,就是認為自己想像出來的結果就是自身的最大價值,認為自己必須用盡所有精力去顯化自己想像中的結果,就會得到滿足,連休息的時候也會感到內疚,覺得自己應該把能量放在追尋結果上。但其實生產者的能量不是來這個世界顯化,而是透過對吸引來的人事物做反應,在把能量投入自己有反應的地方時,生產者就會得到滿足感。所以生產者也許不是為了錢而工作,而是為能把能量投放到自己喜愛的事而工作,從而得到滿足感。
2) 投射者小孩

投射者小孩可能是被這個生產者世界誤解得最深的一群吧。投射者擁有專注而具有穿透性的能量,他們是來這個世界當觀察者,透過其穿透性的能量與他人交流,從而了解其他類型並給予引導。投射者沒有穩定的薦骨能量,他們不能像生產者一樣擁有源源不絕的精力,比起直接把能量丟下去做事情學習,投射者的學習偏向於一對一,手把手的教學模式;換句話說現在很流行的網上學生比較不適合投射者小孩,他們的能量具穿隱性且專著在他人身上,由出生開始就觀察著這個世界是怎麼運作,所以身教對他們尤其重要:「若果爸媽都做不到,那我也不必要做到,因為那是世界本有的模樣。」
實際上這是一個怎麼樣的感覺呢?不知道你們有沒有這樣的經歷,身邊總有這麼一個朋友,他總是問東問西的,你把方法告訴他,讓他自己去嘗試,他卻總問你可否在他面前展示,而一般的生產者就會覺得為什麼你這樣煩人,這樣懶惰,不自己去試一下,總是想得到別人最後的成果。這個就是生產者與投射者的矛盾點,生產者總認為每個人都可以透過把能量丟下去嘗試而學習,而且當投射者不被邀請,其穿透性的能量就顯得非常唐突,若果你的小孩是投射者,希望你可以早一點發現這個兩難之處,不要總把他們逼成超級生產者,也不要用自身標準去埋沒他們的潛能。
投射者就是這個世界的觀察者,他們一出生家長就可以把世界介紹給他們,多點給他們看這個世界的規律,讓他們多看電視多看新聞、多點出去走走吧;然而投射者最需要的也是一個規律,一個全家人也能遵守的規律。因為他們沒有穩定的生命能量,他們需要一個固有的規律環境來調息,晚上也需要早早先躺在床上把白天吸收到的能量放掉,他們需要一個人調整,需要一個只有自身能量的空間,等吸收到的能量被放了才能在自身的能量場中好好睡覺,得到充分的休息。往往有些家長執着於要與孩子一起睡,投射者小孩在他人的能量制約下,可能薦骨被啟動而無法入睡,卻被釘上壞孩子的標籤。
說起壞孩子標籤,一般家長都會因為投射者小孩沒有穩定的精力能量就斷言覺得他們很懶(一般而言投射者小孩比生產者小孩需要更多睡眠),覺得他們發育遲緩,覺得他們為什麼不能自己好好的創作,為什麼不能只打一打發條,他們就自己跑下去。其實他們並不是懶,而只是運作模式與生產者不同,他們的天賦不是來自主創作,也不能透過硬着頭皮做一次的方式去學習,有些投射者更被這個充滿生產者的世界改造成超級生產者,但這顯然對他們的身體有着負面的影響。他們是來通過交流了解並指導生產者的,他們需要覺察自己是否處於一個被看見的環境,若果他們不被看見、不被邀請,還不如處於一個觀察者的角度呢。
投射者的最大非我,就是非常害怕不被看見,好像「我明明知道你的問題在哪裏,我能夠引導你,但你卻因為看不到我的價值而碰釘」。可是投射者需要知道,不被邀請的話自己的能量其實會顯得非常唐突,反而讓對方關起心門,產生抗拒情緒,所以在不被邀請的時候,家長可以訓練投射者謹守觀察者的位置,多留意別人的邀請,這邀請不一定是言語上,它可以是一個眼神、一個示意,而且也需要訓練投射者不需要接受每個邀請,只需根據自己的策略與內在權威篩選出適合自己的邀請。
與生產者相似的是,家長可以邀請投射者小孩為要做的事設置鬧鐘,到時間的時候讓投射者小孩來邀請家長來和小孩一起做約定的事。
近年看到投射者的比例逐漸提高,意味着世界對生產者的需求逐漸下降,RA亦曾預言,世界將會是投射者的天下。
3) 顯示者小孩

如果你有買過人類圖的書籍,很可能就會看過顯示者就是從前的君王一說吧,他們是來這個世界拿東西的,顯示者的能量必然影響他人。由於他們有一個或以上的動力中心能直達喉嚨,喉嚨是一個表達和顯化想法的地方,透過與人溝通去組織和實踐,能夠把動力中心的燃料直接輸出顯化,所以生產者永遠仰望著顯示者的顯化能力,羨慕他們好像可以隨心所欲的能量,卻不知道其實顯示者都有他們的致命煩惱:其實他們自己也不會知道自己要顯化甚麼,更會因為自身封閉且具反抗性的能量而讓他處處受阻,要是他對其他人失望了,想著自己在暗地裡做自己想做的事,哪怕是好事,其他人也會因為他封閉且具反抗性的能量而覺得他有古怪,他將因此而進一步受到更多阻礙。
記得剛開始上人類圖的課時就聽過一個顯示者同學分享,說她是一個在中東國家成長的顯示者女孩,她成長的環境不太容得下會為自己發聲的女性,也容不下她的能量跟別的女孩不一樣,結果就是她小時候總會被人用鐵鏈鎖起來。我最好的朋友也是一個女性的顯示者,的確,在她不想與人交流的時候,她的能量場就是封閉而具反抗性的,這使得她小時在倫敦上學經常會遇到麻煩,還試過給一個成人在公交車上抓著她的衣領把她舉起來。其實顯示者的能量不難理解,曾經在網絡上聽過一個人這樣比喻:假設有一群人流落到荒島上,短期內離不開,那有些生產者就會開始去採生果,有些生產者會開始織網捕魚,有些生產者可能會開始生火等等;這時侯有一個顯示者就可能會離群獨自走到森林裏去,其他人就會開始在盤算著,這個顯示者是不是在森林裏藏了甚麼不能讓他們知道的東西,或者在偷懶;當這個顯示者晚上回來,別人問他做了甚麼,他卻因為不想受到別人阻礙自己而沒有說出真相,那其他人就會對這個顯示者生起更重的疑心,久而久之他們甚至可能會集體懲罰這個顯示者,但原來,這個顯示者是去了找適合做船的木材,想帶領大家離開荒島,但因為覺得沒有人會聽他說,所以就自己先動手。
然而顯示者的最大非我,就是覺得自己「就知道應該怎麼做,你們就應該聽我的;但因為你們這些愚蠢的人不聽我的話,所以我便要自己來做,所有東西都要我做。。。!」 但顯示者像所有人一樣,我們自己想的東西永遠沒可能是唯一的出路,更不可能永遠正確,所以成年顯示者的策略就是誠實而不帶任何包袱的告知,就好像一輪在行駛中的車輛在打燈一樣,告知其他道路使用者(被影響的人)你的意圖及去向,而其他人會不會受影響就不輪到顯示者說了。 而甚麼是誠實而不帶任何包袱的告知呢?就好像顯示者看到家中的雪櫃沒有雞蛋了,那他只需要說:「沒雞蛋了」,而不是帶有潛台詞的情緒說沒雞蛋,就像在說:「沒有雞蛋了你們竟然沒有人知道要去買,甚麼也要我做嗎。。。」如果這個顯示者想去買雞蛋,他也可以如實告知其他人,無情緒、無包袱的告知其他人他看見的,他的見解與他會採取的行動。
顯示者是四個類型中唯一一個人生有兩個策略的,對於顯示者小孩來說,因為他們的能量是來索取的,所以家長需要在顯示者年幼時就與他約法三章,凡事都需要得到家長的批准。正正因為顯示者的能量是那麼「我要、我要、我要!」,顯示者的家長若能使其最少習慣問准,去尊重別人及考慮其他人,長大後的顯示者雖然不大可能詢問其他人的意見,但至少「告知」這個策略會對顯示者來得輕鬆。對顯示者而言,在學習中擁有自主權無疑是重要的,但家長也需要知道在他們成年之前,還是有很多重要的決定都是家長的決定,例如他們在哪上學,要怎麼上學等等,都是家長的決定,但當到了一些比較沒那麼重要的決定,家長也可以先與顯示者小孩一起分析權衡做和不做每件事的利幣,然後讓顯示者自主選擇,最後讓他們在有一個完整的答案時徵求家長的同意。
事實上,封閉且有反抗性的能量說白了,就像一股無禮而衝撞的能量,至少對於大部分在顯示者沒準備好對外開放時遇上他們的人來說,是如此的感受。而且這個無禮而衝撞的能量其實與其本人做了甚麼,禮不禮貌、甚至有沒有微笑都沒有關係,也與他們的態度無關,顯示者小孩需要的,是一個可以讓他們與世界和平共存的策略,就是盡量在小時候多鼓勵他去問准家長,家長亦需要給予一定程度的自由給顯示者小孩,畢竟他們的能量是主導者,他們自然就會有自己想追尋的目標,對自己選擇的事物自然學習也會事半功倍,可以多鼓勵他們主動自主學習,而家長就不必追在他們身後了,最好還是讓他們追逐家長,讓他有所求的時候追逐你們尋求認可准許。
顯示者和投射者相同的地方在於他們都沒有穩定的薦骨能量,也會比較容易過勞,所以如果能在幼時就能給他們養成一個自己一個先在床上休息的「上床時間」,給他們一個可以釋放掉白天在生產者群中吸取的薦骨能量,那怕他們是在玩遊戲或發呆,然後到他們累了就會緩緩睡著,把「上床時間」和「睡覺時間」分開對顯示者來說是非常健康的。關於睡眠與飲食,我以後會詳細再說明的。
4) 反映者小孩

反映者小孩有著非常特別的能量,真的,在我最親愛的父親走了以後,我才赫然發現他是一個反映者,發現這個訊息後就像一切的謎題都解開了。反映者的設計沒有任何的通道,九個能量中心都是開放而沒有穩定能量的。可能你會認為,那反映者是不是就很容易被他人的能量影響?事實上其實不然,反映者的能量是具排斥性而可以自由採樣的,意思是他們來這個世界不是來與人類產生連結的,也對自身沒有太大的興趣,應該說,他們對人類沒有太大興趣。他們是來了解這個世界的規律的,他們能與環境連結,從而去理解並感受環境的系統,所以他們能夠感受身邊每一個人的能量場,以及誰的能量與環境一致,然後他們可以對身邊人的能量進行採樣,去體驗不同的能量。
這樣的小孩無疑是獨特而令人無從下手的,他們對他們的母親並不感興趣。記得上課的時候老師說,生產者小孩把能量用在模仿母親上、投射者小孩觀察母親的一舉一動、顯示者小孩不停的在要求母親,而反映者小孩卻說原來我有母親。對的,反映者並不關心他是否有個母親。這讓反映者小孩的家長感到十分失望,感覺這個孩子對家長十分疏離,但他們就是這樣的獨特,記得從前我的嫲嫲曾說過,我爸爸小時候能自己坐在房間的一角,手裡拿著一個蘋果,就這樣坐在哪一整天。
那麼反映者小孩的家長應該如何是好呢?我們可以從尊重反映者的設計開始,其實和投射者一樣,我們對待反映者都不要總要求他們「做」些甚麼,尊重他們的「狀態」,也要從早年開始就給予他們盡量多的官感刺激,例如多跟他們玩躲躲貓遊戲、多帶他們出去走走,而在0-7歲的階段,把反映者介紹給星空尤其重要,他們需要多接近自然,最好多給予他們一個在室外空曠地方的時間,讓他們可以多與自然連結。
反映者小孩在學習方面也不需要家長過多的干涉,他們需要跟從自己的節奏與環境學習。那家長是不是就無法引導反映者小孩?那也不是。由於月亮週期對反映者的影響相對穩定,家長可以透過學習反映者自身的月亮週期,去相應地觀察學習反映者小孩的節奏,從而調整出相應的引導計劃。他們是一個不斷變化的能量,有時候他們生產力滿滿,有時候他們的能量能穿透他人,有時候他們會顯得情緒化,有時候他們會充滿靈感,他們就是來不斷體驗生命的。
好了,今天我們就說到這裡,下次我會探討一下不同類型的家長,有緣的話下次再見。